为帮助各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学习、准确理解和执行新规范,全面掌握标准编制的背景、主要技术内容和基桩检测相关技术要求,提高质量监管和检测人员业务水平,保证标准实施效果、检测工作的安全性和数据准确性。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规范的参编单位,总结归纳了有关新规范的修订内容并结合一些工程案例进行详尽的解读,希望对大家新规范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8.1.2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的检测有效性进行辅助验证,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阻抗变化会引起应力波多次反射,且阻抗变化截面离桩顶越近,反射越强,当多个阻抗变化截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相互叠加时,造成波形难于识别;
2、阻抗变化对应力波向下传播有衰减,截面变化幅度越大引起的衰减越严重;
3、大直径灌注桩的横向尺寸效应,桩径越大,短波长窄脉冲激励造成响应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难以采用;
4、桩身阻抗变化范围的纵向尺度与激励脉冲波长相比越小,阻抗变化的反射就越弱,即所谓偏离一维杆波动理论的“纵向尺寸效应”越显著。
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借助开挖验证,发现浅部严重扩径,扩径后又见离析缺陷。
说明:
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桩周土层对测试信号的影响
桩周土层所产生的土动阻力和土静阻力对应力波有较大的影响,静阻力主要导致实测波形向下漂移,动阻力导致应力波幅值迅速衰减。
不同频率波速的影响:尺寸效应检测大直径桩时,宜采用较低的激发频率,锤击能量与能量衰减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8.4.4 采用时域信号分析判定受检桩的完整性类别时,应结合成桩工艺和地基条件区分下列情况:
1 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并在该阻抗突变处的反射,或扩径突变处的一次和二次反射;
2 桩侧局部强土阻力引起的混凝土预制桩负向反射及其二次反射;
3 采用部分挤土方式沉桩的大直径开口预应力管桩,桩孔内土芯闭塞部位的负向反射及其二次反射;
4 纵向尺寸效应使混凝土桩桩身阻抗突变处的反射波幅值降低。
当信号无畸变且不能根据信号直接分析桩身完整性时,可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或借助实测导纳值、动刚度的相对高低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
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并在该阻抗突变处的反射较为强烈,会造成误判情况。
• 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并在该阻抗突变处的反射,或扩径突变处的一次和二次反射;
扩径突变处的一次和二次反射;
• 桩侧局部强土阻力引起的混凝土预制桩负向反射及其二次反射;
桩侧强土层,在信号上出现其负向的反射信号(与扩径信号相同),其第二次反射为同相的反射信号(与缩颈信号相同),在数据分析时应注意土层变化的影响,避免误判。
• 采用部分挤土方式沉桩的大直径开口预应力管桩,桩孔内土芯闭塞部位的负向反射及其二次反射;
桩长91米,预制管桩,桩底负向反射为桩底部土塞影响,桩底为负向反射后部的同向反射。
• 纵向尺寸效应使混凝土桩桩身阻抗突变处的反射波幅值降低。
当信号无畸变且不能根据信号直接分析桩身完整性时,可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或借助实测导纳值、动刚度的相对高低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
8.4.5 当按本规范第8.3.3条第4款的规定操作不能识别桩身浅部阻抗变化趋势时,应在测量桩顶速度响应的同时测量锤击力,根据实测力和速度信号起始峰比例差异大小判断桩身浅部阻抗变化程度。
RSM-PRT(M)双通道低应变检测仪,可同时采集双速度信号,也可接入力锤信号,实现速度与力信号同时采集。
8.4.7 预制桩在2L/c 前出现异常反射,且不能判断该反射是正常接桩反射是,可按本规范3.4.3条进行验证检测;
3.4.3桩身或接头存在裂缝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验证,管桩可采用孔内摄像的方式验证
8.4.9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3.5.3条内容外,还应包括:
1 桩身波速取值;
2 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
3 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范围及倍数;或幅频信号曲线分析的频率范围、桩底或桩身缺陷对应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上一篇: 基桩低应变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 没有了